��վ�ܷ�������

生物遗忘知识点总结

开坑了开坑了!!!

鉴于最近考试很多,发现自己写必备知识点的时候总是写不出来,于是开坑查漏补缺嗷~

ps:冷门知识点总结,常用的没有x

必修部分

· 生态与种群

  1. 分解者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 生产者作用:把太阳能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 消费者作用: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植物,加快生态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播种
  4. 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演替
  5. 垂直结构的意义: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植物来说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对动物来说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 生物多样性价值区分:直接价值:旅游,科研,艺术。间接价值:生态价值
  7. 种间竞争的概念: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争夺。
  8. K值定义: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9. 研究种群变化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
  10. 对酵母菌计数前要先摇匀再吸取培养液。
  11. 群落定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2.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3.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14.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的现象)。
  15. 水平结构:由于地方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生物常呈现镶嵌分布。
  16. 演替定义: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7.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过程,使苔藓有生存基础。苔藓使岩石分解,有机物增多,群落越来越丰富。
  18. 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表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9.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0. 未利用的能量:指未被自身呼吸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利用和分解者分解的能量。

稳态与环境

  1.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 神经 中枢的作用:对信号分析综合,产生处理意见
  3. 感受器作用:感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
  4. 兴奋的概念:某些组织或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
  5. 血糖的正常范围:0.8-1.2g/L
  6. 产热的主要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温度感受器的分布: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7. 血浆组成:90%约为水,无机盐1%,蛋白质(7%-9%),以及各种血浆运输的物质。
  8.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9. 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
  10. 溶液渗透压概念: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11. 血浆PH:7.35~7.45
  12. 组织水肿的原因:1.淋巴管堵塞:不能回流。2.过敏反应、炎症:血浆蛋白渗出。3.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4.局部活动性加强:代谢加快,组织渗透压增大。
  13. 兴奋定义: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4. 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5.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6. 常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NO。
  17. 脑中枢作用:下丘脑: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调节,水平衡,控制生物节律。脑干:维持生命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18. 反馈调节定义: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19.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20. 非免疫调节特点:人人生来具有的,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1. 植物激素:有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3.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赤霉素合成的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4. 生长素与乙烯的关系:生长素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低时也会促进生长素合成。
  25. 单细胞生物与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26. 肾上腺素作用:反应灵敏,警惕性提高,呼吸速率增加,心率加快。
  27. 过敏反应:只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分子与细胞

  1. 活化能定义: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 酶专一性的意义:细胞代谢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离不开酶的专一性。
  3. 胃蛋白酶最适PH:1.5。
  4. 溶菌酶作用: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5. 提取叶绿素用无水乙醇,若没有可用95%的乙醇替代并加入碳酸钠吸收水分。
  6. 叶绿素提取实验注意事项:要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 波长小于390nm是紫外光,大于760nm是红外光。
  8. 细胞分化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9. 细胞的全能性定义: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0. 细胞凋亡的意义:对于多细胞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11. 自由基学说: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还能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活性下降,使细胞衰老。
  12. 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的两端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对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使内测正常序列受损。
  13. 细胞膜上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
  14. 细胞骨架的功能: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与物质运载,能量转化,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5. 白细胞的凋亡速率大于红细胞。
  16. 生命活动的蓝图——遗传信息。
  17. 胆固醇饮食中若摄入过多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堵塞血管。
  18.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是胞吐
  19. 主动运输意义: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 ,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0. 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
  21. 囊性纤维病和Na+,Cl-的转运都有关系

遗传与进化

  1. 性状分离的定义: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象。
  2.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 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果。
  4.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搅拌作用:让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不能说蛋白质外壳
  5. 噬菌体侵染实验中离心作用:让上层清液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6. DNA精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准确进行。
  7. 遗传咨询:询问对象,了解家庭病史诊断遗传病→分析传递方式→推算后代再发风险率→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8. 黑农五号大豆基因突变,青霉素选育诱变育种
  9. 基因工程相关:常用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质粒存在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上
  10. 基因工程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1. 基因自由组合的定义:杂合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 花药离体培养为有性生殖
  13. 基因分离定义定义:杂合子细胞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生物学科学家各种事件归纳

  • 施旺和施莱登建立细胞学说。
  • 1665年虎克是细胞的发现和命名者。
  • 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
  • 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都来自先前的细胞。
  • 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罗比特森提出暗–亮–暗的细胞膜结构,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 1857年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
  • 李比希认为影响的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
  • 毕希纳进行实验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成为脲酶。
  • 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并做了许多实验验证。
  • 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 萨克斯发现叶绿素集中在叶绿体中。
  • 恩格尔曼做水绵实验发现好氧细菌都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 普利斯特利用实验验证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 英格豪斯发现上面实验要在阳光下才能成功。
  • 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 萨克斯做半叶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物除氧气之外还有淀粉。
  •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氧气只来自水。
  • 卡尔文用小球藻证明碳在光合作用中的循环,称为卡尔文循环。
  • 道尔顿是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 格里菲思做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发现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 艾弗里做S型菌内物质的分离实验提出DNA是S型菌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 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沃森和克里克以及富兰克林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威尔金斯展示X射线衍射图谱。
  • 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传统版本)。
  • 1857年贝尔纳提出内环境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
  • 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是动态平衡的。
  • 沃泰默发现稀盐酸能促进小肠胰液分泌。
  • 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小肠黏膜分泌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引起胰液分泌。
  • 达尔文用锡纸罩上尖端,发先无法弯曲生长,提出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能传递某种影响。
  • 1910年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 1914年拜尔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部分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1928年温特证明弯曲生长由化学物质引起,并命名这种物质为生长素。

点击源文件获取(md格式)